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化问题。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80年代以来,联合国曾两次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并将老龄化问题列入历届联大的重要议题,先后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年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2至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球目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1999国际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文件。提醒各会员国“铭记着21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呼吁各会员国“加强或设立老龄化问题国家级协调机构”,“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制定综合战略,把老龄问题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中”,“为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口号,以期增强人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的重视。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正在对全社会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增长的速度处于历史上最快的时期,未来几十年的增长势头在世界上也将名列前茅。
人口老龄化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社会中代际之间的可持续性的接替、协调和资源与成果共享的问题。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其重要的社会含义是代际经济关系、分配制度、法律制度、文化价值观念、家庭伦理关系的变化。而在我国,这些变化又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交织在一起,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在人口老龄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发扬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是一个重要问题。很多理论研究者主张把尊老敬老作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项对策。但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伦理道德的作用应该如何发挥,伦理道德的教育作用与法律的强制作用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则亟待人们给予认真的研究。
老年人群体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权益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保护,但与此同时,老年人更应该被看作社会中平等的一员,而不应该把他们从社会中分离出去、单纯作为受保护的对象;社会各个群体权益、机会平等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造成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三个方面的压力。
首先是养老保障压力较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以每年1 00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成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1亿人,届时供养比例将达到2.5∶1。
其次是医疗保障面临挑战。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对象。卫生部曾经有过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较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尤为突出。
最后是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甚大。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大,全国几次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调查还表明,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且将逐步增加。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养老护理需求越高。但是目前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是“短线”之中的“短线”。
4.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2002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0 %。到2050年,老人数量将增加到占世界总人口的21%。其中,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老人总数将由目前的2.36亿人增加到3.95亿人, 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0%增加到33%。经济欠发达地区将从目前的8%增加到19%。按洲分,亚洲老人将由目前的3.38亿增加到12.27亿,从目前的9%增加到23%;欧洲则由目前的20%增加到37%;拉丁美洲由8%增加到22%;非洲由目前的5%增加到10%;大洋洲由 14%增加到23%。
联合国的统计材料说,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是西班牙、意大利和日本。西班牙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2050年将由目前的22%增长到44%,意大利老人比例将增长到42%,而日本将增长到60%。此外,俄罗斯、瑞典、瑞士、德国和比利时等国也将是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赤道几内亚、洪都拉斯、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等国家老龄化问题最轻。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迅速增加。此外,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很低。西班牙2001年的人口净增长率几乎等于零。因此,西班牙政府准备采取进一步鼓励生育的政策。最近,西班牙政府决定每个劳动妇女,其每个子女在3岁以前政府每月补助100欧元。另外,将实行每个家庭的第二胎子女每年给予3000欧元的补助,第三胎补助6000欧元。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世界人均寿命1950年只有44岁,目前已经提高到66岁, 到2050年时,将增加到77岁。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根据各国的具体国情,正在和已经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政策,不少国家还决定将加大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力度。
5.老年产业其实也是朝阳产业,人口老龄化问题背后所蕴涵的巨大的“银发”消费市场不容小觑。据专家分析,我国老年人口的经济水平大体分三个层次:一是年收入在3000元~5000元间的温饱型消费;二是年收入在5000元~8000元间的温饱型向小康过渡型消费;三是多于8000元收入的小康型消费。
实际上,老年用品市场的需求日渐强烈,老年人对特殊生活用品,如老人床垫、浴盆及护理商品如手杖、轮椅等大多有需求,对辅助商品如老花镜、助听器、假牙假发等需求也较多。在生活用品上,老年人要求方便舒适,在老年保健品的开发上,需求潜力和市场前景十分看好。“银色消费”市场日趋扩大,老年消费品市场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时,老年人所拥有的娴熟技术以及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更是日积月累、不可多得的社会财富。尽管精力上可能不如年轻人,但相对年轻人来讲,老年人才对工作报酬要求比较合理,工作经验丰富,一上手就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稳定性更高。让一部分力所能及的老人重返职场,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所面临的压力,还有利于解决老年人“空巢综合症”等心理问题。
6.目前,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我们存在着众多不足和滞后因素,其中制度缺失最为突出。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我们必须从完善的制度安排入手。只有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我们才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事实上,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和安排,目前,一些地方的社会保障工作面临非常大的压力,甚至出现了社会保障基金入不敷出的问题;由于没有制度支撑,直接服务于老龄化社会的各种社会服务组织迟迟没有建立,与人口老龄化社会相配套的各种服务措施也是严重滞后,老年服务机构和设施奇缺,有些地方老年人正当权益缺乏必要的保护。这不仅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难有保障,而且还影响到其他人群,比如,这使得年轻人不得不付出巨大的财力和精力赡养老年人。应该说,制度安排的滞后,与我们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不到位直接相关。
与人口问题比起来,在一些地方,一些人似乎更重视经济增长数字等硬性的发展指标,而不能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关注更深层次、更广泛层面的社会问题。实际上,人口问题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它关系到就业、经济结构、教育、社会保障、婚姻家庭以及社会安定等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忽视暴露出相关部门对现代化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有所欠缺。
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同样离不开制度保障。我们必须从有效的制度安排入手,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给社会保障带来的压力,建立起满足老年人群需求的各项社会服务体系,最终将老龄化问题控制在一个尽可能小的程度之内,保障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
7.老年人离退休后,社会地位和社会交往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此时感到的反差更大,常常会睹物思旧,留恋过去,回顾当年,多愁善感,致使老年人忧郁心态的产生和发展。
老年人由于自身社会角色的改变,孤独感、自卑感增长。遇事急躁,易动肝火,将会严重损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对于逐渐增加的独居老年人来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就更为突出。目前,完全需要由社会供养和照料的老年人约有200万,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1千万。所以我们不仅要给予老人经济上的赡养,而且还要有精神上的慰藉,要格外给予他们安慰、体贴、照料、尊重和帮助。
不良心态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很有害。晚辈平日里一定要多抽出空闲时间与老年人在一起聊聊,了解他们患有的是属于哪种不良心态,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危机,使他们过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
8.养老保险基金源于人们的工薪收入,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的富匮与否,决定了基金筹集的可能规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据统计,从1985年~1997年的12年间,我国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从327亿元增加到3 043亿元,增长近10倍,其中用于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各种费用从149亿元增加到2 068亿元,增长了12倍以上,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近几年来,由于完成“两个确保”的任务,全国各地区普遍调整了财政预算结构,为确保“两金”发放,实行财政兜底,使各地的财政负担十分沉重。
我国目前的养老方式:一是由政府承办的社会基本养老;二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三是以个人储蓄为主的自身养老。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对社会养老的需求和意愿必将进一步扩张和强烈。事实上,年轻的一代也缺乏为长辈提供各种养老资源的能力,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老年人口超速增长,又进一步表明社会养老负担的日益加重和基金积累难度更为加大,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增长产生强烈的掣肘作用和后续影响。
9.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社会供养矛盾突出。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入受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则主要依赖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供养能力的制约。老年人尤其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还难以满足。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
据统计,50%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和80%左右的农村老人在银行中基本上没有存款,只能依靠子女或社会供养。老年人口的储蓄水平低于全国人均储蓄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生活方式的演变,核心家庭比例上升,世代同堂比例下降。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至今我国尚有500万贫困老年人口,他们有的处于老少边穷地区,有的身为孤寡,有的染病在身,有的身患残疾。在人生的晚年仍忍受着生活的艰辛和病痛的折磨,他们成为社会最需要帮扶的贫困对象和脆弱群体。
10.据民政部组织专家学者对部分省份农户进行的调查表明,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80.52%的农民选择了“养老”。因此推广实施社会基本养老不仅在城市,即使在农村也日显其重要与紧迫。未来的我国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广大农村,由于家庭规模逐步萎缩,子女数量持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动态速度也在加快。由于农村老人数量极大,农民本身又有土地使用权,因此从主体来说,农村养老应以家庭为主,社会为辅,提倡老人自养,树立自我养老意识。
对于农村“三无”老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依靠),继续实行“五保”制度。对于遵守国家生育政策而形成的独子(女)户、双女户,继续推行计划生育养老保险。据不完全统计,这项保险在辽宁、福建等地试点以来,全国累计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超过4500万户,投保金额在40亿元以上,受到这些家庭的欢迎,他们由养儿防老走向投保养老,观念得到很大转变,今后还应继续加大推广商业养老保险的力度。从80年代兴办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整顿金融机构的过程中,已经停办了2年,现积累基金184亿元。对于这项制度下一步向何处去?移交现有商业保险公司,其不愿意受理;维持现状,则现有的管理人员继续消耗着管理成本,长此以往拖下去使基金的安全受到影响,因此应当抓紧决断。有人建议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即制定政策起引导、宣传和监督的作用,不直接管理基金。同时建立中国农村保险公司,性质定为政策性保险机构,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实行商业化经营,接管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将社会养老保险转化为商业养老保险,继续承保。另外,该公司还可以开展全国农作物财产保险业务,填补我国在这一业务中的空白。在组建完毕正常运营之后,现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养老保险公司的功能转移到保监会去。
11.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这是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
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报告还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到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 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岁~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9 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亿~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三、申论要求
(一)根据给定材料,概括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要求:内容全面,概括到位,篇幅在200字左右。(满分20分)
(二)根据给定材料所反映出的问题,就如何发展老龄产业,提出你的具体对策或建议。要求:条理清楚,具体可行,篇幅350字左右。(满分30分)
(三)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就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或建议,由此写成一篇论文。要求: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论说充分;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篇幅在1 500字左右。(满分50分)
参考答案
1.结合给定材料,我国人口老龄化表现出如下特征:
(1)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我国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规模之大,老龄化发展速度之快,是其第一特征。
(2)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观念的不同,使老龄化在城乡差别明显,且乡村老龄化人口基数更大。
(3)相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是落后的,形成了人口“未富先老”的特点。
(4)虽然城乡老龄人口数量存在着差异,但城乡的中、高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都呈递增加快的状态。
2.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老龄产业,一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三是要保证养老费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具体建议是:
第一,市场机制带动老龄产业发展。国家要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围绕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一些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各种老年用品,鼓励和引导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经济管理部门应运用市场机制,制定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质的为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第二,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城乡养老社会化服务要逐步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在财政给予必要资助的同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启动老龄产业机制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实行谁投资谁管理,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努力降低为老服务产业发展成本。要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发展老龄产业的资金,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杠杆作用,在税费征收政策上,考虑扶持为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3.正视我国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老龄化率达到7%并不断增加,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的现象。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和解决好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深刻的。这种影响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总的来说,不利的一面将会是更深刻、更长远。
其不利影响表现为:
(1)人口老龄化超前经济发展。从我国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之后人口增长幅度开始下降,到目前,这20余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人口老龄化过程,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急剧转变,使得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2)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社会负担主要包括:一是退休费用,二是老人医疗卫生费用,三是老年经济,四是社会福利设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提高,使得政府和社会在保障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从而减少社会积累,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
(3)“四二一”家庭养老负担重。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现已进入婚育年龄。一对夫妇在供养四位老人的同时,还要抚养一个孩子。而社会竞争的加剧让相当数量的子女在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压力下,没有时间或者能力照顾老人。这种“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出现说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负担过重,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
(4)社会保障城乡差异较大。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水平,使得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致使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重在城镇,而农村的覆盖面则相对较窄,部分老年人口缺乏应有的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在推进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措施的过程中,尤其是农村的力度亟待加强。
(5)老龄人口健康状况需更多关注。高龄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身体健康的只占老年人口的极少数,基本能保证正常生活的也为数不多。在老年人口向高龄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必须加强对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关注,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老年人口能够更加长寿,能够健康的安度晚年。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是关系到老年人的自身,而且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应给予高度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研究制定适中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是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们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年人口比重过高。因此,要制定一个二者兼顾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按照国家人口长远战略规划,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要实现人口零增长,所以,控制人口总量发展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针对城乡区域性老龄化程度不平衡、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户等情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适当调整人口生育率,通过合理的生育政策,逐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向稳定方向发展。
(2)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为老龄化提供根本的经济保证。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保证。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归根到底,有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才能满足老龄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超过因老年人增加而加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就会减轻。
(3)加强法制建设,提高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加强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传统道德教育和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敬老年人的良好道德风气。对那些虐待老年人、不赡养老年人的行为,必须在道德上、法律上给予谴责和制裁,以保障老年人在愉快、温暖、祥和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4)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从老年保障的方式上看,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要以家庭供养为主、社会供养为辅。与此同时,要加大社会供养的比重,逐渐过渡到以社会供养为主、家庭供养为辅。但无论是哪个阶段,家庭始终是养老的主要载体。因此,要及早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扎实地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加快建立和健全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和老年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体系。同时,还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并根据城乡老年人口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城乡老年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镇应加大力度推行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而农村重点则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以及以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
(5)加强老年产业化建设。老年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目前我国老年产业化水平还很低,敬老院数量有限,且功能、设施水准较低,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老年产业领域,一方面可以化解老龄化压力;另一方面,作为一项新型产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6)发挥老年人余热作用。老年人是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智力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相当一部分人身体健康,乐意且能够为社会作贡献,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迟了人类的衰老过程,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劳动年限延长。因此,我们要积极挖掘这一资源,以智力开发为重点,采取各种形式,开拓老年人的就业市场,为老年人的再就业创造条件,给老年人发挥余热创造一个适宜的平台,使之既可以减轻由于老年人口增多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又可以使老年人进一步实现其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