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带动了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令数码相机出现脱胎换骨的进化
随着价格的不断平民化,昔日谓之贵族产品的数码相机今日早已成为消费者手中的拍摄利器,拥有一部或者更多数码相机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而这股数码风潮也是越吹越旺,市场始终处于高速成长状态,各个数码相机厂商都以最大限度投入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并将新技术快速应用在新一代产品上。我们可以看到,进入2004年后,数码相机新品层出不穷,各类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再者,除了几家该领域内的传统厂商外,大量新兴的厂商也携带自己的看家技术强势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刺激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市场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在2004年间,我们看到大量新技术的出现,除去核心部件CCD/CMOS图像传感器不谈,附属部件的技术进步也十分明显。镜头方面,主流消费数码相机使用越来越高级的镜头,4倍光学变焦、手动变焦等功能不再鲜见,卡尔•蔡斯(Carl Zeiss)品牌的优质镜头更是司空见惯。而在时尚型产品中,广泛应用的内变焦镜头让数码相机变得越来越薄,卡西欧带来的陶瓷镜头技术更是将轻薄DC的概念发挥到极致。同样针对时尚机型,高像素、大尺寸的LCD屏幕已成潮流,目前几乎所有时尚型DC都采用类似的设计。针对数码相机容易产生抖动,致使画面模糊的问题,不少厂商也都拿出自己的防抖技术,有效解决了拍摄抖动导致画面模糊的问题。在存储卡方面,更大容量、更快速度、更小体积成为发展主旋律,配备512MB容量不再是什么稀奇事,速度方面的快速提升也是有目共睹。而在机体材料方面,漂亮且坚固的金属已取代过去的工程塑料成为主流,相关的表面加工技术也上升到一个新台阶。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不断催生出新一代数码相机产品,而每一轮技术的成功应用总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其他厂商效仿,由此决定了该领域技术快速发展的态势。
[镜头技术各显其能——镜头日趋高档化]
CCD/CMOS图像传感器无疑是数码相机中最关键的部件,采用何种图像传感器直接决定了数码相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对成像品质当然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图像传感器并不是万能的,数码相机的成像品质如何,与所使用的镜头同样密切相关。图像传感器所接收的聚焦光线,必须由镜头来传达,因此,镜头的性能指标对数码相机性能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对4000到7000元级别的主流消费数码相机来说,尽可能采用高档的镜头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由于各家产品发展思路不同,导致主流数码相机的镜头规格五花八门,从定焦镜头、光学变焦到全程大光圈长焦镜头等不一而足。不过,虽然镜头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够自主设计、生产相机镜头的厂商并不太多。
光学变焦(Optical Zoom)能力是相机镜头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所谓光学变焦,指的是相机依靠光学镜头的结构来实现变焦功能。具体点说,就是通过镜片的移动来放大或者缩小所拍摄的物体。光学变焦倍数越高,数码相机就能拍摄到越远处的景物,变焦的倍数自然是越高越好。但是,变焦倍数越高,镜头要求有越大的位移空间,不可避免导致相机的大型化。
过去,主流数码相机的变焦倍数一般在3倍级别,不过随着时间推移,4倍光学变焦已成为标准。现在市面上的主流型产品几乎都是采用4倍变焦配置,新一代机型更是开始引入5倍光学变焦技术,这相当于可以将10米远处的物体拉近到3米左右的距离。这方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宾得(Pentax)在9月中旬发布的新款数码相机“Optio sv”,这款产品采用5倍光学变焦镜头的同时保持2.8毫米的机身厚度,技术上领先于其他厂商,而这应归功于独创的滑动镜头系统。
而对于高端消费机型,配置高品质的长焦镜头已是标准做法,这方面的例子有佳能的Pro1、松下DMC-FZ20等等,后者更是具有高达12倍光学变焦能力。与之对应,这类镜头体积也都比较夸张,自身价格也相当昂贵,这类相机的价格很难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高品质镜头的成本占据相当比例。
由于具备镜头生产能力的厂商并不多,多数数码相机厂商就必须寻求外援。在镜头的品牌方面,卡尔•蔡斯、施奈德和徕卡是三个著名的品牌,前两者更是被大多数人熟知,采用此镜头的数码相机价格也相应偏高。另外,一些数码相机厂商则使用自己的镜头技术,如佳能、宾得等等,这些厂商大多原本就是胶片相机制造商,能生产镜头不足为奇。
[镜头技术各显其能—内变焦镜头]
以轻薄倩丽为卖点的时尚型数码相机,在2004年后终于成长为市场中一大主导力量。美能达公司是这一领域的先驱者,早在2002年初,美能达就发布了首款时尚机DiMAGE X,它采用200万像素CCD感光器件,尺寸仅仅只有“84.5毫米×72毫米×20毫米”,重量也仅有135克,一只手就可以轻松掌握。在如此之小的厚度内集成完整的光学变焦功能,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美能达所采用的内变焦镜头。
这种镜头并不往外伸出,而是通过45度反射机制将镜头旋转方向,结构上类似潜艇的潜望镜,因此它也被称为“反射式光学变焦镜头”。这种处理在成像效果上并不会有什么损失,但却可以有效缩小相机镜头占用的空间,实现轻薄化就成为可能。
在DiMAGE X机型之后,美能达后续的各款时尚机也都采用同样的内变焦镜头。后来进入该领域的数码相机厂商大多也借鉴了这项技术,如索尼的T1、T11和T3超薄型时尚机,奥林巴斯的AZ-1/AZ-2,三洋的J4等等,相机厚度达到17毫米的超低水平。
同时,镜头的规格却一再提升,如奥林巴斯新推出的AZ-2更是拥有5.5倍光学变焦能力,已经赶上主流消费数码相机的水准。但由于体积限制,这类内变焦镜头口径都比较小,枕型失真现象相对严重些。另外,大名鼎鼎的卡尔•蔡斯也进入这个领域,在索尼近期发布的几款超薄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对这类小口径产品来说,宣传意义似乎大于实用意义。
[镜头技术各显其能-卡西欧陶瓷镜头]
在轻薄机领域,获得技术领先优势的实际上是卡西欧公司,它在近期推出的EX-S100时尚机的厚度仅有14.2毫米,创下了数码相机厚度新纪录。但卡西欧公司并没有使用内变焦镜头设计,相机镜头为传统的伸缩结构。那么,它是如何有效缩小镜头空间占用的呢?
答案就是卡西欧独有的陶瓷镜头技术。我们知道,相机镜头无一例外是使用硅玻璃材料,但卡西欧独具一格研发出陶瓷玻璃技术的光学镜头。这种镜头的光学传导特性与普通的光学玻璃接近,同时具备出色的性能,如陶瓷镜头的折射系数达到2.08,而普通光学镜头的折射系数在1.5到1.85范围内,前者明显有优势。
另外,陶瓷镜头可以在保持性能指标不变的前提下将体积有效缩小。不过,要将陶瓷玻璃做成相机镜头可非易事,因为它很容易产生致命的气泡。
卡西欧通过技术改革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借助先进的表面抛光技术对陶瓷镜头表面作精密的处理,再加上卡西欧自家的“高透过率光学镀膜技术”,成功制造出高指标的陶瓷镜头。而它的体积比传统光学玻璃镜头减少了20%之多,设计出体积更小巧、性能更强的数码相机就成为可能。EX-S100能实现14.2毫米的轻薄机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项极富开拓性的陶瓷镜头技术。